Emily的妈妈说要把小Emily好玩的事“信手拈来”。
“爸爸手机的阿姨说话”,这是Emily描述iOS6的navigation阿姨,她妈妈的评语──“九个字!”
“挖沙、看大海,挖沙、看大海”,如此重复,最后变成了,“挖海”,然后自己觉得不对劲,愣住了。
昨天小家伙又去看医生叔叔了。小家伙的记性超级好,一见到叔叔就知道是医生,马上就有反应了──大哭起来。其实这位医生叔叔很好很耐心,那Emily也很投入,一边哭,一边还要现场直播叔叔的一举一动:“看耳朵;还有一个耳朵…”
Emily对什么人做什么事很有感觉。吹头发的时候,是“妈妈抱、爸爸吹”,睡觉的时候,是“要妈妈”,偶尔“要奶奶”,其他闲杂人等一律,“走”。那我问,走哪里去啊?通用答案,“睡觉去”。现在比较积极向上了,答案改成“上班去”。
这个orderliness远不止这个程度,饭桌的椅子分配记得太好了,哪个是“爷爷椅”,哪个是“妈妈椅”,那是相当的清楚。现在爷爷回国去了,奶奶就搬走了一个椅子重新摆放了一下,好了,现在Emily认定是“奶奶没有椅”,那“爷爷椅”还不能其他人来坐,所以她本人也似乎很不明白奶奶应该坐在哪里…
Emily不会发/f/的音,一律统一改成/ʃ/的音,“吃饭”改成“吃涮”,“飞机”改成“shuī机”,而且sh发得是英语版的,让我们笑她说中文是美式的,说英文是中式的。
有时候不得不赞Emily的记性。很早很早的时候,家里的iRobot Virtual Wall灯一直闪(现在想起来可能是提醒我们电池快没有了),Emily很好奇,我就逗她,在灯快要闪的时候,就拍手,她就认为这个是有causal relationship了。现在偶尔看到Virtual Wall,就跑过去,很虔诚很虔诚的拍手,然后很不解为什么灯没有闪…